朱曼寧|編劇

桃園人。自由文字工作者,二律悖反協作體之共同創建人,在團隊中擔任編劇及戲劇構作。創作形式包含詩歌、劇本、小說及散文,著眼於探索結構與形式的可能,以及各式關係中的幽微細節,喜用隱喻顯化存有的詩意本質。
大學就讀臺大外文系,後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,主修劇本創作。作品《以珍珠形容碳酸鈣》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劇本佳作。自2022年起,參與EX-亞洲劇團「藝術未來行動計畫──神鬼人間道」編劇創作。

林昭安|舞台設計

高雄人。舞台空間設計師。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碩士。具藝術與設計跨領域背景的創作者,作品關注「空間」、「人」及「記憶」,微觀身體與空間,轉化場域的感知狀態,並擅長運用混合媒材創造開放性閱讀的情境,對應出能產生雙向互動的整體環境。
近期作品包含當代與傳統劇場,並且積極嘗試以實驗性的舞台空間結合各類展演,持續進行劇場藝術與空間設計的探索。從地方創生、展覽、藝術裝置到劇場舞台設計,不斷推展空間的思考邊界。
她也是創作組合「二律悖反協作體」成員,並多次為台北木偶劇團擔任舞台設計。2022年以作品《自我控訴》,獲WSD世界劇場設計展新銳設計師組「空間設計」首獎。

王宥珺|燈光設計

台中人,燈光設計師。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。參與設計作品涵蓋戲劇、舞蹈、音樂劇、樂團演出及展覽,曾赴加拿大、美國、法國等海外戲劇節演出。2022年作品《時間線上的幾種質地》入圍WSD世界劇場設計展燈光設計新銳組。
王宥珺的作品風格擅長運用光影線條建立空間感,透過獨特的用色強調當下的氛圍和情緒以突顯在畫面上的張力。在她的作品裡可以看見在與藝術家密切創作下以不同觀點切入,創造出別於他人的光影語彙。

黃致凡|服裝設計

台北人。劇場服裝設計師、嶺東科技大學時尚經營系專任講師。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服裝設計研究所畢業,作品涵蓋戲劇、舞蹈、偶戲等劇場多元演出,作品特色兼具寫實及奇幻風格。
近期設計作品:EX-亞洲劇團《島》(2019版)、《假戲真作2.0》、《106號油井》、《雨季的美麗與哀愁》、《追月狂君—卡里古拉》《遇見小王子》、《荒野之狼》;火焰蟲客家說演團《藍彩霞的春天》;盜火劇團《轉校生》、《吉卜拉》等;阿伯樂戲工場、斜槓青年創作體、阮劇團等。

李勻|音樂設計

屏東人。導演、音樂/聲音設計與展演策劃,現為創作組合「二律悖反協作體」負責人。
李勻著重於探索文字、物件、聲光和身體性之間的多重複意。近期持續發展聲音與劇場之聽覺探索,使用聲景錄音、電子噪訊、生成式音樂作為對世界的擬態。藉由聲音創造視覺、觸覺和空間感的體驗,並以「聲音文本」作為主要的聲音美學實踐,推展聲音敘事的可能。
重要聲音作品有二律悖反協作體《脈》、《婚姻場景》、《睡前故事》,跨域品牌YAXIN ZONE服裝展「LONELY CITY 2022-23AW」概念音樂等。

耿一偉|戲劇顧問

花蓮人,現任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、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。曾任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。倪匡科幻論述獎首獎得主,曾獲頒德國在台協會「德台友誼獎章」、法國「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」。
著有《故事創作Tips:32堂創意課》、《喚醒東方歐蘭朵》、《羅伯.威爾森:光的無限力量》、《動作的文藝復興:現代默劇小史》等,譯有《劍橋劇場研究入門》、《空的空間》、《布拉格畫像》、《給菲莉絲的情書》等。
近期作品包括:2015年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《食物箴言》開幕演出《藝術的重量》、2016年展覽《愛麗絲的兔子洞》講座行動裝置藝術《拉然巴在美術館》、2017年展覽《社交場》的空間裝置《去年夏天你不在,我來過》等。

林浿安|製作人

苗栗客家人,EX-亞洲劇團行政總監暨團長,製作人。淡江大傳系畢業,2001年赴新加坡ITI(Intercultural Theatre Institute)「劇場訓練與研究課程」進修,為資深劇場工作者。2006年與江譚佳彥共同創立EX-亞洲劇團。期望將跨國藝文合作引進台灣,在自己的土地上打造國際文化交流的藝術平台,探尋台灣劇場新可能。
林浿安多次登上亞洲各國舞台發聲、參與跨國多語言作品演出及交流計畫,並受邀參與亞洲各藝術節的跨國製作,熟悉多語言的跨文化呈現創作,於多元文化交流中激盪出獨特的製作思維。2022年起擔任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「神鬼人間道──台灣劇場未來式」計畫主持人,集結深耕北、中、南三地的劇團,身聲劇場、EX-亞洲劇團、阮劇團三團,匯聚多樣性的草根活力藝術能量,深化台灣劇場美學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