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小劇場從80年代末期解嚴以降,至今將近40年。這40年以來,在政治解嚴的氣氛底下,各式小劇場身體能量迸發。「神鬼人間道 ── 台灣劇場未來式」計畫非常重要的核心主題之一,就是從身體出發,試圖透過不同文化的文本,找到身體跟文本的對話關係。
台灣小劇場在初期發展時有很多不同的身體訓練,它源自於對「什麼是台灣身體」的尋找。不管是日本的舞踏、葛羅托斯基或者是第四道,甚至是來自對於台灣民間文化的溯源,都代表著台灣小劇場的一種特色。它不是建構一個大歷史,然後找到一個完整的體系,而是不斷地跟環境互動對話,然後找到如何跟這個社會衝撞、帶來一種跟台灣社會撞擊後的能量的一種可能性。
身聲劇場、EX-亞洲劇團、阮劇團各自深耕在北、中、南不同區域,致力於地方藝文推動與在地文化連結,是台灣中生代劇團中極具代表性的藝文團體。創作者的族群身分,不只台灣,亦來自亞洲各國。不同的文化底蘊、多樣的語言,打開了思想的視野,豐富了創作的多樣性,使三個劇團兼具「草根」與「跨文化」的特性。
劇場的核心是「表演」。「神鬼人間道 ── 台灣劇場未來式」計畫的第一年,我們以「交流工作坊」的形式,從三團的「演員訓練方法」出發,分享各自的演員養成理念與訓練方法;並在理解並尊重各團的特性的前題下,取用合適的素材進行創作。
在此架構下,三團的創作者、藝術家、表演者,都能在文化基底上進行橫向串連,讓彼此交流時找到互相往來之平台。這個宛如「變形金剛合體」的工作坊目標,一是讓計畫參與者透過對彼此的深入了解以培養默契,為來年的共同製作奠下展演的穩固基石。二是希冀未來能藉此體系化的台灣身體表演方法,優化現有的表演訓練方法。
「交流工作坊」打散三團團員、集體創作的模式,透過與不同團隊的夥伴創作交流學習、打破既有慣性、吸收開展新視野,猶如變形金剛合體般重新看待自身的訓練方法和特色,打開訓練與表演向度的任督二脈。工作坊之外,我們亦規劃了實際觀摩各團製作演出、定期具焦討論,以奠定共同發展劇本的基石,以期在第二年進入正式交流時,有更好的成效。
有鑑於專業表演技巧需要大量的時間與心力培養琢磨,演員的交流共學將會貫穿三年持續性進行,期待三個劇團的交流如「總體劇場」般透過工作坊課程訓練造就更全面的演員,進而創造發展出全新的「總體演員」概念。
台灣小劇場在初期發展時有很多不同的身體訓練,它源自於對「什麼是台灣身體」的尋找。不管是日本的舞踏、葛羅托斯基或者是第四道,甚至是來自對於台灣民間文化的溯源,都代表著台灣小劇場的一種特色。它不是建構一個大歷史,然後找到一個完整的體系,而是不斷地跟環境互動對話,然後找到如何跟這個社會衝撞、帶來一種跟台灣社會撞擊後的能量的一種可能性。
身聲劇場、EX-亞洲劇團、阮劇團各自深耕在北、中、南不同區域,致力於地方藝文推動與在地文化連結,是台灣中生代劇團中極具代表性的藝文團體。創作者的族群身分,不只台灣,亦來自亞洲各國。不同的文化底蘊、多樣的語言,打開了思想的視野,豐富了創作的多樣性,使三個劇團兼具「草根」與「跨文化」的特性。
劇場的核心是「表演」。「神鬼人間道 ── 台灣劇場未來式」計畫的第一年,我們以「交流工作坊」的形式,從三團的「演員訓練方法」出發,分享各自的演員養成理念與訓練方法;並在理解並尊重各團的特性的前題下,取用合適的素材進行創作。
在此架構下,三團的創作者、藝術家、表演者,都能在文化基底上進行橫向串連,讓彼此交流時找到互相往來之平台。這個宛如「變形金剛合體」的工作坊目標,一是讓計畫參與者透過對彼此的深入了解以培養默契,為來年的共同製作奠下展演的穩固基石。二是希冀未來能藉此體系化的台灣身體表演方法,優化現有的表演訓練方法。
「交流工作坊」打散三團團員、集體創作的模式,透過與不同團隊的夥伴創作交流學習、打破既有慣性、吸收開展新視野,猶如變形金剛合體般重新看待自身的訓練方法和特色,打開訓練與表演向度的任督二脈。工作坊之外,我們亦規劃了實際觀摩各團製作演出、定期具焦討論,以奠定共同發展劇本的基石,以期在第二年進入正式交流時,有更好的成效。
有鑑於專業表演技巧需要大量的時間與心力培養琢磨,演員的交流共學將會貫穿三年持續性進行,期待三個劇團的交流如「總體劇場」般透過工作坊課程訓練造就更全面的演員,進而創造發展出全新的「總體演員」概念。